当前位置:首页>热点新闻>揭秘“苏三币”三元面值为何消失!

揭秘“苏三币”三元面值为何消失!

  • 发布时间:2018-12-01 04:27:51


自古我国对数字“三”就有文化情结,老子《道德经》第42章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但你见过三元面值的人民币吗?相信不少朋友都不是很熟悉,甚至很多人都没见过。

其实我国很早之发行过三元面值的人民币,藏友们称之为:“”苏三币”。是我国 唯一一张 面额为三元的人民币纸币,极具收藏价值。 三元人民币别说在咱中国罕见了,从古至今世界上其他各国以“3”作为面值的货币也不多,因为货币面额的设计是有门道的。

使用概率的排列组合

货币面值是依据数学的组合原理来设计的。用1、2、5、10这几个“重要数”就能以最少的加减运算得到另外一些数。而以3为面值的货币在实际流通中找零替代的作用并不显著,反会使货币的票面结构有失衡之感。

1=1(1张)

2=2(1张)

3=1+2(2张)

4=2+2(2张)

5=5(1张)

6=1+5(2张)

7=2+5(2张)

8=1+2+5(3张)

9=2+2+5(3张)

1=1(1张)

2=2(1张)

3=3(1张)(省1张)

4=2+2(2张)

5=5(1张)

6=1+5(2张)

7=2+5(2张)

8=3+5(2张)(省1张)

9=2+2+5(3张)

古今中外在钱币面值上使用得最多的是1、2、5、10这四个数字。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在确定钱币面值等次时, 最高面值与其他各种面额之间是整倍数的关系。

1
货币面值是依据数学的组合原理来设计的。在1到10里,有“重要数”和“非重要数”之分,1、2、5、10就是“重要数”,用这几个数能以最少的加减运算得到另外一些数,如1+2=3,2+2=4,1+5=6,2+5=7,10-2=8,10-1=9。其余的就是“非重要数”,而如果将四个“重要数”中的任一个数用“非重要数”代替,那就会出现有的数要两次以上相加、减才能得到,这样就比较繁琐,尤其是对于小编这种算数不太好的人来说,日常使用太不方便!
2
从概率学的角度看:在1至9的各种数字排列组合中,3的出现概率最多只有18,而1、2、5出现的总概率则为90,如果使用“3”面值的币种,在流通中呈现的概率约为16.7%,证明以3为面值的货币在实际流通中找零替代的作用并不显著。

举个例子,现在利用1、2、5元的纸币,可以在三张之内组成1~9元的数字: 假设这个时候我们再加多一张3元的纸币,1~9元的组成基本没变,节省不了多少纸币: 你看,忙活了半天,只省了两张钞票,而为了多印一种3元币,花费的制造、流通成本就海了去了。所以,实际应用中,1、2、5、10元面值的货币就能以足够多种方式组成l~9的所有数,找零完全没问题。以其10倍发行的20、50、100元等大面值货币的组合,就更加方便了我们的现金使用。


总之,由于有了这样聪明的面额设计,每个月发薪水的时候,财务都不能以“没有零钱”为由拒绝发工资了。

三元币为什么姓“苏”

据考证,3元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,颜色为淡绿色,纸币正面的两端各有繁体“三元”字样,正上方为“中国人民银行”六字,下面标注“一九五三年”,中间的图案是井冈山龙源口石桥图景。当时,我国采取的是全面向前苏联学习的方针,城市排水设施标准、档案管理办法都是跟老大哥学的。当时前苏联的卢布常用“3”的面值,我国也借鉴了卢布的面值体系。所以这个3元币还有一个文雅的名字,叫“苏三币”。


收藏专家介绍,三元纸币仅流通9年,是因为到1964年,前苏联方面利用手中的印版继续印刷“苏三币”,投放到我国边境,扰乱我国金融秩序。由此,我国决定停止使用“苏三币”,并限期一个月内到银行兑换成其他面额,三元币被回收销毁,过期未收兑的一律作废。“当时人民生活水平低,基本都选择兑换,所以现在民间存留的数量较少,较为罕见。”



图标 友情链接 图标